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田园小爱妻在线阅读 - 第72节

第72节

    聂二贵踢了刘氏一脚,给她使眼色,让她先别说话。

    刘氏忍着怒火,“这么大的事儿,我还不是着急的。”

    聂大郎眼里闪过淡淡的嘲讽,“开办作坊不仅是要挣钱,更是造福乡里。你们有啥话要说的?”

    “造福乡里?你以为你是范举人家啊!连自己家都没有造福,还造福乡里。乡里养你了,给你治病端饭了?自家不管,拿着好处都给外人!”刘氏又没忍不住,怒声呛道。

    “爷奶都没说话,大姑和姑父也没吭声,二婶的嗓门好大啊!”云朵抠了抠耳朵。

    刘氏气恨的想伸手打她,见甘氏目光严厉,憋着气做好。

    聂老汉开口,“开作坊能挣多少钱?就算挣的多,那也不能给外人!”

    云朵看看甘氏和张氏几个人的神色,不想听他们说,也不想跟他们解释了,“至少那些人都知道因为我和聂大郎赚的钱,对我和聂大郎报以感激之情,不指望他们报恩,只想他们看在日子过好了,对我和聂大郎给点好脸色,我们在村里也好过些。”

    这番话说的甘氏老脸发红,又愧疚又难堪,看了眼刘氏和聂二贵,心里又愤怒。

    张氏也说不出旁的话来了,红着眼抹眼泪。

    柳氏眸光闪了闪,想了下,忙温和的笑着表示支持,“云朵和大郎都是心善厚道的人,想造福乡里,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儿!说不准善事做起来,福气多了,感动上天,大郎的病就好了。那分红也不是全分,云朵也说只分一部分,还是有不少能够大郎治病的!”

    她这样一番话说的张氏和聂大贵都点起头。

    “还是三弟妹人聪明,想的通透。是我想茬了。只想着银子多了,大郎就有更多的银子看病抓药,也好的快。倒把积德行善忘了。”张氏双手合十,立马表示支持。

    柳氏看着云朵笑,“还是云朵心底柔软善良。”

    甘氏点了头,“既然这样,那就按你们说的来吧!”

    “娘!这既然都给外人分红了,咱们家也得占一股吧!”聂二贵看三房支持,大房也不再犹豫,甘氏也发了话,就把注意打到分红上。

    “只要去干活儿的,分红都一样,不搞特殊。”云朵直接掐断他的念头。

    聂二贵目光阴沉,看向聂大郎,“你们家里的事儿是听谁的?”

    “应该不是听二叔的。”聂大郎挑眉。

    “你……”聂二贵恼怒。

    “都别吵吵了!”甘氏沉着脸,看了眼二儿子。

    “娘!”聂二贵还要再说,云朵已经站起来,“一家要一个去干活儿的,二婶连家里的饭都没做过,想来这活儿是不会的。大姑要做鱼做饭,忙家务。奶奶要卖鱼。就让三郎过去吧!”

    聂二郎抿着嘴,目光幽冷。

    “凭啥让三郎过去,不让我们过去?好处都给你们一房占光了!你眼里还有没有我们这一大家子!”刘氏怒斥。

    云朵惊讶的睁大眼,“我眼里有你们一大家子,也不能养着你们一大家子啊!”

    刘氏气恨的脸色涨红发紫,一句‘你就该养着我们’到了喉间,看着云朵一副发生啥了不得的事儿的样子,又被她生生咽下去,心里恨的不行,盯着云朵的眼神,恨不得咬她一块rou。

    甘氏在想当初咋就瞧上了刘氏这样的媳妇儿,连带二儿子也被连累的变了品行。换了两口气,甘氏跟云朵道,“刚开始肯定忙的很,既然让三郎过去,就让二郎和你三叔也过去帮忙吧!”

    “我看看明儿个开始咋样,要是人手不够,我来叫。”云朵没有答应,也没一口拒绝。

    甘氏有些失望,叹口气,也没再多说。

    从聂家老宅出来,聂老汉跟了出来,他还想着rou的事儿。

    云朵眸光一转,过来拉着聂老汉小声道,“爷爷!我们晚饭做rou吃,你一个人悄悄的过来,就没人跟你抢了。”

    聂老汉眼神一亮,忙不迭的点头,吩咐云朵多做点,“做上次的红烧rou,多做点!”

    红烧rou太油腻,聂大郎吃不多,云朵干脆做干菜扣rou,上次的干菜没吃完,还够吃一顿的。

    看看天,云朵急忙往大路上跑,要是碰不到那卖rou的,就买不到了。

    结果那卖rou的想着几乎每次走这里,云朵都要买rou,特意绕过来了。

    云朵想了想,割了五斤rou,把半板排骨全买下来了。这里人都吃rou,不会吃骨头,新鲜的排骨比rou一斤便宜好几文钱,还是买的人少。

    对于热衷买骨头这件事儿,聂大郎想了想,还是没有问。他们把鱼当成难吃的东西,她却把鱼变成了美味。被扔掉的蟹爪,还有没人吃的钳子,被她当成宝。或许,rou在他们眼里是宝,但真正是宝的东西,反而是那些骨头。她看事物总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透彻,看出不一样的精彩来。

    云朵把rou砍下二斤,剩下的砍成两半,包起来送到里正家,让聂深帮忙把其中一块送去给杨婆婆。

    “你这孩子,可别再乱花钱了。现在事情多,大郎还要看病吃药,多存一个是一个。”聂婆子劝导她。

    云朵笑着应了,摸摸聂深的头回了家。

    聂深抱着rou,“为啥云朵jiejie不自己送过去给杨婆婆啊?”

    聂婆子想,这rou怕是没有聂家老宅的份儿,有也不会那么多,低声跟孙子说了几句,让他悄悄送去给杨婆婆。

    云朵把剩下的淀粉洗好,晒到外面,就开始烧了火,先炖一锅排骨汤。

    傍晚的时候,天边还满是彩霞,各家都刚刚开始做饭,在清湖边守着鱼竿的聂老汉瞅了几眼小院,收了鱼竿,拎着桶就过来了,还大方的把钓两条鲫鱼一条草鱼给了云朵。

    刚出锅的荷叶饼,喷香的干菜扣rou,聂老汉口水直流。一口吃了十几个荷叶饼,又喝了一大碗骨头汤,吃的直打嗝儿。

    云朵想让别吃那么撑,这样回老宅,还不是一下子就暴露了。

    聂老汉吃起来,是谁也管不住,吃完吃高兴了才擦着嘴离开,走前还不忘提醒云朵,“说好的烧鸡,到现在还没买!”

    云朵嘴角抽了抽,二斤扣rou他差不多吃了一斤八两,还惦记着烧鸡呢!

    “你要是想吃,明儿个再做。”聂大郎道。

    云朵看剩下的干菜,“你先等一会。”捞出一碗之前熟透的排骨,做了一碗糖醋排骨。

    比清炖的好吃,聂大郎吃了半碗才歇筷子。

    云朵又让聂大郎喝骨头汤,聂大郎虽然个子没少长,但身板太单薄了,之前在聂家老宅估计也没吃饱过,更别提吃好的,骨质不检查也知道不如好吃好喝的少年们长得好,身体底子太差,趁着这段时日,好好补一下。

    次一天起来,云朵麻利的做了早饭,热了排骨汤。

    聂兰跑过来,她想跟云朵说说,让她也去帮忙,而且昨儿个的晚饭,爷爷就喝了半碗玉米面糊糊,还一副撑着的样子,肯定是在这吃好的了。

    看两人一人捧一碗排骨汤,聂兰咽了下口水,“你们昨儿个果然做rou吃了,爷爷回家撑的晚饭都没吃。”

    云朵没说话,起来拿了个碗,舀了大半碗排骨汤递给她。

    聂兰面色一喜,忙接过来,看了下锅里还有不少,撇了下嘴。真是小气,还有那么多,都不给她舀满。眼神落在白面馍馍上,“太咸了,我吃个馍馍就一下!”他们天天吃杂面窝窝,云朵倒好,天天吃rou吃白面,这日子过的简直太好了!

    云朵看了她一眼没说话。排骨汤她就放了一点盐,盐胃大的还觉得没放盐呢。

    聂兰吃完,伸手帮着收碗,“我帮你刷锅吧!”

    “不用了。”云朵手快的收碗,刷碗,洗锅,很快拾掇好了。

    聂兰看了下屋里到处堆着的东西,缸缸罐罐的,“你们都挣这老多东西了,还搂着钱呢!我来给你们帮忙吧!”

    云朵刷了锅,接了聂大郎舀的水洗手,“你以为范举人家的家业是一下子来的?你以为那些大户人家的财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干活不拼搏,光羡慕眼红人家,好日子啥时候也不会临到头上!”

    聂兰一听就知道这话是说二房的,眼神转了转,难道云朵让她回去把这话带给二叔和二婶?

    聂大郎递了帕子给云朵,端起药,一饮而尽,漱了口道,“走吧!估计人都该等着了。”

    “不需要你帮忙,叫三郎过来就行了。”云朵看了眼聂兰,叫她回去。

    聂兰顿生不满,“我干活儿也很快的,不就洗淀粉,我也会,为啥不让我去!?”

    “规矩是一家要一个人,你要坏我的规矩?”云朵挑眉。

    “我跟人家能不一样吗!”聂兰瞪眼。

    云朵懒得多说,锁上门,和聂大郎往里正家去。

    聂兰生气的在后面跟着,“作坊你们办起来的,咱们都是一家,让我也去,也不算坏了规矩啊!”

    聂大郎停下脚步,目光冷淡的看着她,“你若不懂事儿,以后少出来丢人。”

    聂兰小脸青了红,红了黑。

    聂大郎深深看她一眼,和云朵直接进了聂里正家。

    云朵往门外看看,聂兰没有跟来。

    聂婆子刚把饭端出来,看俩人过来,忙催着聂里正快点吃,“你们真是太早了,过来再吃点吧!我炒了rou呢!”

    俩人说不了,到外面看看。

    杨婆婆也才刚起来,有等不及的人已经到杨婆婆门口等着,还有人过来看里正家的情况,见了云朵和聂大郎那么勤快,都围过来说话。

    村里有一个磨,只是还不够,起码得两个。有人说买一个,有人说到亲戚家拉一个来,省钱。关键是摊子铺开了,花钱多,怕云朵和聂大郎钱不够,再说聂大郎还得吃药。

    磨盘云朵准备买一个,用具上是不会节省,用到的盆和缸,也都要买。今天就是把用具都买齐了,摊子支起来,然后把人手招了。

    云朵在村里不久,聂大郎也不常出门,对村里哪家啥人都不太了解,招谁不招谁,他们现在村里又没威严,不好说,所以才请聂里正出面帮忙。

    等了一会,聂里正过来了,杨婆婆也起来做饭,打开了门。

    聂里正点了几个媳妇儿进屋去打扫,又让人搬了张桌子过来,哪家招了谁来干活儿,都要记着。

    谁去干活儿,各家人昨晚就已经商量好了,自然是派家里手脚麻利干活儿快的,不然选不中,不仅工钱没了,分红也没了。

    白石村人口不少,但算起来只有几十户,因为多数是没有分家的,所以这人也好选了。

    聂里正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谁家什么品行,不说全知道,也能看个差不多。帮了先是选了三十个人。

    那些没选上又失望又着急。

    云朵扬声劝道,“现在地方小,天冷上冻没办法盖作坊,选出来这三十个人也不是天天都上工干活,得轮换着来的。等明年开了春,盖了作坊,到时候要的人就多了,真忙活起来,咱们村的人都上手还不够呢!所以大家先别急!”

    聂里正也出来说话,“谁家要是找事儿,以后作坊就没他家的份儿了!”

    这话一出来,没选上的顿时不敢吭声,只再三确定过了年会要他们,卖的淀粉多了也会招他们来,这才放下心。

    被选中的人个个精神抖擞,喜气洋洋的,准备大干一场。

    云朵拿了银子给聂三郎,叫他赶着聂里正家的牛车,把磨盘和木桶木盆,缸和瓮都买回来。晾晒的席子聂婆子不让买,“谁家没有晒粮食的席,借过来用用就是了。”

    众人也都点头,说自家的席子随便用。

    本来要写个单子,怕给忘了。可没人识字,倒是记忆力都不错,拉着牛车就赶往青阳镇上。

    云朵又看着几个媳妇儿子把杨婆婆家的三间厢房都腾出来,打扫干净,把杨婆婆院子里也都拾掇干净,淀粉做出来,还要晾晒的。

    不到晌午,聂三郎就带着人,拉了慢慢一牛车的东西回来了。

    按磨盘的几个人忙过去,盆子桶先拿下来放一边,把缸和瓮搬下来,十几个人喊着号子,把磨盘搬下来,一屋一个装好。

    下午就开始收玉米和红薯,聂里正拿着纸笔记账,买谁家的玉米红薯多少斤都先记着,回头再给钱。

    云朵跟聂大郎商量了下,还是先把钱给结算了,“回头不够了再说。这淀粉做出来,拿出去就能卖了。”

    卖玉米红薯的几家都很高兴,不过红薯玉米都还要吃,所以卖的都不多。都想着去亲戚家打招呼,买别人存里的红薯玉米也买过来,这样就能做更多淀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