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jian妃不是黑莲花在线阅读 - 第25节

第25节

    小世子并没有看错,就在小世子手指向假山的一瞬间,她看到了一张笑脸,但那笑脸一闪而过。那不是悄儿又是谁?自从悄儿说了那事,她不同意之后,就已经像这样跟了她两天了,而明天就是最后一天。

    两天前,悄儿来找她,拿了那张她摁了手印的签字划押书,说让她千万不能告诉太子妃徐公子又来找徐氏的事。

    这个徐公子近来负责了东宫修葺,又三番两次来私下找徐氏,只怕是在私下谋划着什么。又叫她不要告诉太子妃,只怕是会对太子妃不利。

    给了她三天的思考答不答应的时间,若是三天之内,她告诉了太子妃,就会将这张画押书公布,手印一对上,她就小命不保了。

    她走的急,小世子跟不上,就哭了起来。玲珑吓了一跳,赶紧抱起小世子安抚着往正房方向去了,才一进门就遇上了太子妃。

    太子妃心疼孩子,一看见自己的儿子哭了,来不及责罚玲珑,马上抱过去安抚孩子,轻轻拍着孩子的背,直到过了好一会儿,小世子哭累了睡着了,太子妃才舒了一口气。

    “太子妃娘娘,请您责罚奴婢吧。”玲珑本是负责照看小世子,小世子哭得这样厉害,是她的失职。太子妃却伸手比了一个嘘的动作,生怕她吵醒了小世子,并没有责罚她。

    玲珑眼含泪水,本来是她先失职在先,见太子妃不责罚她,反而心有愧疚,马上跪下了,说:“娘娘,奴婢有件事情要禀告您。”

    太子妃见她今日有些反常,心里大概有了几分计较,知道大概是出事了。于是把小世子抱给了王嬷嬷,嘱咐王嬷嬷照顾好小世子,自己则叫了玲珑去了里屋。

    玲珑跪下之后,就把这事儿说了个原原本本,包括她怎样赌博,怎样被捉住,徐氏如何要求她们一起来压榨小礼子,现在又如何威胁,又如何与徐远串通一气都说了。反正伸头一刀缩头一刀,不如先向太子妃认罪。

    太子妃听了之后震怒,马上派人偷偷跟上了小礼子,悄悄绑了绑了回来,那种不会留疤的大刑伺候着。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太子殿下在私下谋划着谋反之事,这个时候,徐氏故意插人进去,明摆着是想打入内部,有助于揭发此事。此事万万不可让她趁虚而入!

    想到这里,太子妃却觉得越发心寒,郑旭竟然迷恋这女子到如斯地步……她心头,像是被人剜了一刀,血淋淋的。

    她如今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十二岁时,她在花园里扑蝴蝶。蝴蝶轻盈,越飞越高,那时她也是爱玩的性子,跟着那蝴蝶爬上假山石。

    轻罗小扇扑流萤,本是惬意事。但是,那时她还小,脚下一滑就摔了下来。那会儿四下无人,她又摔了跤,跌下来时扭了脚,一时间疼得不能动弹,眼泪都给逼出来了。

    这时候,一只手向她伸来,轻轻一提,把她拉了起来。可惜了了,那时一脸的狼狈相都被那人给瞧了去。她不服输,吸了吸鼻子,抹干了眼泪,假装镇定的说:“你是新来的小厮吧?我会禀告父亲赏你的。”

    说完就一瘸一拐跳着走了,走得歪歪扭扭,身子却立得笔直。那人定然不是小厮,看他衣着华贵精美,定是府上的客人了。但是,但是她堂堂陈家嫡女,怎可先低头?爹爹说过,陈家的女儿,再苦再累,打掉了牙和着血往肚里咽,在外人面前一定要光鲜亮丽的。

    谁知没过几天,爹爹就叫她见了两个人。一个是大皇子郑淳,一个是二皇子郑旭。她一掀帘子的一瞬间,瞧见其中一人的背影,那人的背影好像是自带着光芒一样,叫人移不开眼,她一笑,便知道这个人是谁了。

    后来,爹爹问她,这二人之中,你可有属意的?她毫不犹豫地说,二皇子郑旭。爹爹说过不可在外人面前失了仪态,既然已经在他面前如此狼狈,那就成为他的内人吧。

    陈家家主宠她,本来她是嫡长女,按年龄来说,她本来应该嫁给皇长子。但是,她这样执拗,又这样高傲,便遂了她的意。

    少女时的爱恋总是简单明澈,十三岁时满心欢喜地嫁了这个她心里的良人。她还记得那天,大红的花轿,红红的盖头,大红的胭脂,一路上撒着的红色花瓣,一路上艳羡的平民百姓们,她高高昂起头颅,一切都是这样喜庆。这个就是圣上所赐金玉良缘呀!那时她还不懂,为什么娘亲哭得这样伤心。

    直到现在,这三年里,她像过了三十年这样漫长。她曾知道有一个女子,叫旋舞。直到后来,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叫旋舞的女孩了。但是,那个叫徐妆洗的来了,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来势汹汹。

    她渐渐地觉得有点累了。

    ☆、第三十八章 行

    “殿下,太子妃娘娘求见。”门外传来胡公公的声音,郑旭正读着兵书,读到精彩之处,不禁手一抖,末了,又传来一句,“太子妃娘娘说有要事相商。”

    要事相商?郑旭搁下了书,一叹,眉头不由地紧紧皱起。只怕……她所谓的要事,就是徐氏又如何了。她如此耿直,城府又不深,又怎么能把这个计划和她说呢?

    一旦说了的话,又必将牵扯到私藏兵器、招兵买马的秘密。若是陈氏得知其中计划,只怕有一天,退一万步来说,倘若真是计划败露,她也必将受到连坐之罪,所以不能告诉她。但是,不和她说,这个样子……

    外面突然起的sao动打断了他的思路,然后sao动越来越大,只听见外面人呼喝着:“太子妃娘娘未得殿下许可,不得擅闯书房!娘娘!娘娘……”

    果然,没一眨眼的功夫,太子妃就站在了他面前。因为刚才与侍卫的拉扯,陈氏的鬓边有些凌乱,他看见这景象,不禁皱眉说:“谁让你进来的?”

    他初见陈氏的时候,依稀记得她也是个天真浪漫的小女孩,每每想起,也让人忍俊不禁。为何不出三年,她变得这样泼辣、善妒?

    陈氏噗通一下跪在地上,说道:“殿下,臣妾有要事禀告……”

    她未曾说完,就被郑旭打断,“你要说徐氏表兄宁远又怎么了?怎么你又要推荐谁了?”

    “殿下你如何得知我……”她感叹太子的洞察力,却为他的迷糊感到痛心,“殿下,那徐氏和她表兄不是好人,殿下大业只有臣妾胞弟陈述才能当此大任,殿下万万不能……”

    果然!又是因为嫉妒!三句话不离徐氏!郑旭一而再再而三的听她这些言论,只觉得心情烦躁,他一拍桌子,砰地一声,立即止住了陈氏的滔滔不绝。

    他冷冷地看着陈氏,“你说完了没有?”

    陈氏被这一声所惊,几乎忘了要说什么。她一抬头,看见郑旭那冷峻的目光,更是心如死灰。

    “此时,本宫心意已决,自有安排,你无须再说。以后这些事,你也少管。”郑旭又拿起了兵书,对外面喊道:“小胡子,送客!”

    客?她什么时候成了客人?原来她二人之间,已经生分到如斯境地。她越发觉得绝望。

    从太子书房出来之后,她深呼吸了一口气,目光渐渐从涣散变得坚定。太子为女色迷惑,她却不能眼见着太子走向不归的深渊。

    第二日下了早朝,太子就气冲冲地往正房方向来了。

    珠心在外面打量着,一脸兴奋地跑到正在做刺绣的太子妃面前说道:“娘娘,娘娘,殿下往咱们这来了,殿下可好些日子没来过了。”

    “是吗?”太子妃苦笑了一声,一不注意,针尖就戳到了指尖,一时间就沁出了一个血珠。她当然知道殿下会来,只是,只怕不是来看她,而是来……

    砰地一声,门被猛地推开,只听见太子怒气冲冲地说:“陈氏!你给我出来!”

    几乎不见郑旭如此震怒,一屋子的丫鬟仆妇都被吓得统统跪倒,她的心也跟着一震。她含去了手指上的血珠,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地出去了。

    郑旭看见她又这样冷着一个脸,趾高气昂地出来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件事你居然闹到皇祖母那里去了!她老人家都大年纪了,你这样成何体统?”

    “那又怎样?”太子妃冷冷回应。两个人就像两块冰块一样,说出一句话,好像都冒着寒气。

    郑旭尽力压制住心中的火气,“你可知道,你昨天在皇祖母的寝宫前跪着,又被多少人看了去?皇祖母真以为是什么大事,又去苦口婆心地央求父皇。今日早朝,父皇当庭斥责我们夫妻二人不讲孝道!”

    太子妃一听,她确实没有想到后果这样严重,一时间有些心慌,没有接话。

    可在郑旭眼里,她这副桀骜不驯的模样当真是不打算低头认错了!他冷笑道:“好啊!恭喜你,今日父皇早朝时下了诏书,把东宫主修人换成你弟弟陈述,这下如你愿了!”

    郑旭说完冷哼一声,衣摆一甩,头也不回地走了。随着郑旭的离开,她也瘫坐在地上,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气。

    太子大怒一事很快就传遍了潜邸,一时间人心惶惶。只有徐妆洗,坐在梳妆镜前,看着黄铜镜里的自己,微微一笑。

    属于她的世界,终于要到来了。

    安泰十四年三月,距太子郑旭被皇上当众斥责不足一月,有人检举告发东宫修葺,太子挪用国库银两,私藏兵器,意欲谋反。

    皇帝震怒,当即下令软禁太子及其家眷于潜邸,同时出动齐王率领御林军,彻查东宫。

    正如检举人所说,东宫地下确实埋藏有兵器。只是,仅仅在东宫查出弓矛数十支,刀剑数十柄。这样的数字,完全不能构成军队,自然也不能定罪谋反。

    修葺的总管,即太子妃胞弟陈述,当日就被送进大牢,前总管徐远也被抓走调查。

    很快,前总管徐远被释放,由于其管理时间不足三日,甚至不能认清去东宫的路,被释放。

    当夜,皇帝召太子一人进宫,不得携带一兵一卒。

    三日之后,太子也未能被释放。太子女眷、府中仆妇皆乱作一团。有路过的行人说,至夜,太子潜邸里总是穿出彻夜哭声,凄凄惨惨戚戚。

    混乱止于三日之后,以太子妃自尽告终。太子妃临死前留书一封,乃是“自罪书”。此书将谋反动机,如何cao纵人员调动,写得十分清楚。一切事情,都是在太子妃授意之下完成。而,太子并不知情。

    皇上并没有再追查下去,而是下令把太子妃胞弟陈述斩首,太子妃发丧一切从简,对外宣称太子妃暴毙。陈家家主老来得子,又只有这样一个儿子,听说儿子被斩首,一病不起。

    然后太子被释放,继续被软禁在太子潜邸。

    郑旭回到潜邸的时候,府里家眷皆着白衣,跪在太子妃灵柩前。因着还没过了头七,不能送灵。郑旭匆匆走过,肩上的白色披肩被风吹的飒飒作响。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她们。端良娣一如既往的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默默转着手中的佛珠,口中念念有词;秦魏二良媛窃窃私语,一见他来了立即噤声;赵良媛只顾哄孩子。

    他冷笑。他从她们身边走过,说了一声:“出去。”

    秦魏二良媛立即撒起娇来,一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模样,惊呼道:“可是殿下……”

    他走近灵柩,看见那棺材里的人,脖颈上明显有一圈青紫的勒痕,棺材里那人还没有闭起眼睛。她好像还看得见他一样。

    不知道是什么哽咽在喉间,他回过头去,怒吼道:“叫你们出去!没听到是不是?统统出去!所有人都出去!”

    被太子阴鸷的目光所惊吓到,赵良媛的儿子小平儿带头哭了起来,很快伴随着秦魏二良媛的哭声,整个灵堂,真的只剩下郑旭。

    这个时候,他才表现出自己的无力,他像是用尽所有力气一般,为陈氏闭起眼睛。他的手碰到陈氏冰冷的皮肤上时,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陈氏真的已经不在了。

    他坐在她的灵柩旁边,无力地闭起眼睛。过去的一幕幕像走马灯一样,在他眼前闪过。他该对陈氏说谢谢吗?

    一切因陈氏一定要插手而起。自陈氏胞弟被封为主管以来。他就预感到可能会出事,他下令每夜把原先私藏的兵器利用每日运出宫的泉水桶运出去一些。既不能惊动外人,也一刻耽误不得,每天夜里他都不得安寝。生怕什么时候一睁眼,就被绑走了。

    没想到,这一天,始终还是来了。就差一点,差一点点,他就可以把这些兵器转移到城郊。

    这些,陈述都是不知道的。但是在受拷打的时候,他还是没坚持住,说出了东宫有兵器私藏的事情,这说明,是他jiejie陈氏告诉他的。也就是说,陈氏一早就知道了他的谋划。

    所以,一切因果,起源于他们的不合。

    但是,陈氏又担下了所有罪责。当他被关在大牢里的时候,他听到这样的消息,无疑是震惊的、是内疚的。他自然懂得,陈氏做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全他。但是,他就该说谢谢吗?

    他说不出口。他看见陈氏这张冰冷惨白的脸,就想起旋舞那张冰冷惨白的脸。一切像是因果轮回,所有人都走了,都解脱了,到新的世界去了,或者灰飞烟灭了,只留下他。

    陈氏死了,怪他;旋舞死了,怪陈氏,但是陈氏死了,所以也怪他。不错,都怪他,怪他走的这条路,注定孤独独行。

    他靠在陈氏灵柩边,看着日落,又看着太阳重新升起,霞光万丈。他以为他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只可惜他手中空空如也,甚至没有酒樽。

    ☆、第三十九章 终了

    “皇上,齐王殿下来了。”门外张德福张公公通传道。

    皇上本来已经醉地瘫倒在龙椅上了,听到这声通报,还是挣扎着坐直了身子,放下了手中的金樽,朝着殿外招手说:“快,快来,淳儿,父皇在这里。”

    他这样做,就好像殿外的齐王能看到一样。张德全看到这景象,不禁皱眉,他脸上的皱纹像刻上去的一般。他转身来到大殿外,对郑淳说道:“齐王殿下,皇上今日心情不太好,贪饮了几杯。”

    “多谢公公提醒。”郑淳拱手作揖,以示尊敬。但没想到,进入这金碧辉煌的大殿,是这样一幅场景。大殿里,只有皇上一人,他坐在龙椅上,面前是一张矮几,上面摆满了美酒佳肴。他一仰头,又干了一杯。一个人自言自语,不知在笑什么。

    偌大的大殿,一切的金碧辉煌,都反射着金属的寒光。

    “你怎么才来?淳儿,来,在父皇身边坐着,就像小时候一样。”皇上向他挥手。如果不去看他头上的金冠和身上的龙袍,他就像一个平凡极了的寂寥的老头。

    郑淳没有走近,而是在高高的台阶下,找了一处坐下了。皇上的眼眸,倏地黯淡下去。但是不多会儿,他又笑道:“朕还记得,那时你还小。朕就抱着你坐在这个台阶上,陪你玩。那时候苒苒就总说我们没有君臣之宜。你还记得吗?哈哈……”

    李苒,是郑淳母亲的名字。他没有接话。皇上的笑声回荡在这个空荡荡的大殿里,竟然有几分瘆人。

    不一会儿,皇上的笑声戛然而止,他又端起金樽,一饮而尽。

    皇上沉默了一会儿,又说道:“淳儿,朕想传位于你。但是,你这些年背后势力过于单薄了……”

    郑淳心中一惊,脸上却依旧是刚进来时的冷漠。他看了一眼,烂醉如泥的皇上,他苦笑。皇上说的,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呢?哪句是一本正经,哪句又是酒醉之后的玩笑话?他不想空欢喜,这比本就得不到,更要残忍。

    皇上喃喃自语说着:“旭儿怎么会这样呢?他再等几年,父皇不就没了吗?他连这几年都等不了了?父皇成了老不死的了!”

    听到这里,郑淳心中一痛。郑旭,永远是他心中的一道伤口。郑旭得到了他所有本该有的。皇上这一番话,听一听,也知道亲疏有别了。他再听下去,只是徒增伤口罢了。他不再耐着性子听下去,而是起身,走到殿外,对张德全说:“公公进去看看吧,父皇喝醉了。”

    望着郑淳离开的背影,皇上又将酒樽里的酒一饮而尽,往昔种种不禁浮现在眼前。

    他最先想起的,自然是李苒。李苒是他的发妻,他尚为皇子之时,李苒和他一起受过冷眼与嘲笑,也和他一起浴血沙场,也和他一起睥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