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嫡女闲妃在线阅读 - 第4节

第4节

    可后来才明白自己不过就是他登上皇位的垫脚石,几年的付出最后却落得个被名声尽毁,剖腹取子的下场,想到自己那个刚刚出世就被韩卓言活活掐死的孩子,杜子衿整个人都散发着寒冰似得冷意,心中的仇恨波涛汹涌,人反而越发冷静下来,眸中沉静的如千年的古井,幽深冷寂。

    奶娘察觉到了杜子衿周身突然散发出的冷冽,心中一惊,看着眼前明明外表还是那个她从小看到大的杜子衿,可她的气质却又像是个陌生人。

    等元嬷嬷再细看,杜子衿已收敛好情绪,又恢复了刚才的温柔娴静,仿佛刚才元嬷嬷感受到的冷冽只是她的错觉。

    元嬷嬷也没在多想,轻拍了拍她的手说:“小姐想怎样安排告诉我便是,小姐身子刚好点,不宜太过cao劳。”

    “好,我记得咱院子里还有春眠和四个二等丫鬟,就让春眠进屋来,那四个二等丫鬟奶娘你挑两个伶俐点的放在院子里,平时来个人也好有人通报一声,不然这院子不是谁都能一声不响的进来了。”

    杜子衿说完元嬷嬷也就明白了,毕竟后宅里呆了一辈子人,自是明白其中厉害,当天下午就风风火火的安排好了,还专门找了两个壮实的粗使婆子守着院子。

    杜子衿也终于见到了春眠,她和春晓一起进的府,如今的已经是个十七岁的大姑娘了,亭亭玉立,淡绯色的绣莲圆领短袄配同色连孺裙,显得身段玲珑,弯眉杏眼,已有了几分前世的沉稳利落。

    春眠开始也是和春晓一样在杜子衿身边的大丫鬟,渐渐长大后就帮着元嬷嬷管着厨房和药材,不再有太多的时间待在杜子衿身边侍候。

    今日听到元嬷嬷说小姐让她以后有时间可以回主屋侍候,她欣喜了好一阵子。

    前段时间听说小姐病了,她便想来看看,可每天忙着厨房和亲自煎药,等她有了时间也已经是晚上了,怕来了会打扰杜子衿休息,就一直没敢来,听到杜子衿让她来,就赶紧忙完手里的事情,来看看杜子衿。

    春眠端了一碗桂花粥放在旁边的桌子上,一双杏眼满是欣喜激动的看着杜子衿,却也只是安静的立在一旁,一看就是个沉稳冷静的人,想必这也是元嬷嬷让她管理厨房的原因。

    杜子衿想起前世的春眠随她嫁入三王府,在奶娘去世后,就一直帮她打理府中事物,很多时候都是她比自己冷静沉稳,提醒自己该怎么做。

    只是那夜她在冷宫生子,春眠情急之下去找太医,却落到杜明玉手中,被拔了舌头丈毙而死,这一世,她绝不会再让自己身边的人受到一点的伤害。

    上一世,是她们用生命在保护着她,这一世,她便用自己的命护她们一世平安!

    ------题外话------

    岑梓熙新文,求点击!求收藏!求花花!

    ☆、第八章 寒水石

    转眼间到了冬至,老夫人的寿辰将至,府里也越发繁忙,连杜子衿平时清静的静和苑也时常从院外穿来阵阵的匆忙的脚步声和丫鬟们的嬉笑声。

    烧足了炭火的暖阁里,杜子衿靠坐在床头,纤巧的小手捏着绣花针在白色的锦缎上飞针走线,看的得一旁的春晓眼花缭乱。

    一米长的锦缎上两面都已被绣满了福寿,黑色的丝线绣出的字体真像是用笔写上的,却又更加立体。

    这时门口厚厚的暖帘被撩开,春眠端了一碗黑乎乎的药汁走了进来,nongnong的苦味立刻充盈了整间屋子,连空气里都是浓重的中医味,让杜子衿不禁放下绣花针,屏气皱了皱眉头。

    “春眠,我现在都怕见到你了,一见到你我的嘴巴就觉得发苦。”杜子衿夸张的捂着鼻子,笑着打趣着春眠,让一旁的春晓噗的笑了。

    春眠面上微红的瞪了一眼春晓,端起药递给了杜子衿,低叹道:“只要小姐的身子能好,就是让我天天喝我也愿意。”

    杜子衿笑着把药放到嘴边喝了一口,皱了下眉头,脸色微寒急忙起身吐在了床边的痰盂里,没了笑意。

    “小姐,这药是有什么不对吗?”春眠看杜子衿一脸冷凝的吐出了刚喝了一口的药,立刻也跟着紧张起来。

    “药不对,是你亲自煎的吗?可还经过其他人的手?”杜子衿冷问道。

    从小到大她几乎每天都在喝药了,都是苦味但她也依旧能分出其不同来,又是她最经常喝的,只一口她就能觉出这药里加了其他药材。

    “是我亲自煎的,小姐的药一直都是我煎的,连打水都是我亲自去打的,没有经过别人的手,我是绝不会害小姐的。”

    春眠说着就眼睛通红的跪在了地上,她是跟着小姐一起长大的,虽说后来不在屋里侍候了,元嬷嬷让她去管着厨房和药材,但她知道那小姐和元嬷嬷对她的信任,她也一直不敢松懈,只要是小姐吃的都要经她的手,煎药更是全由她一人经手,怎会还出了问题呢?

    春晓也是急了眼,她和春眠一起进的府,从小一起长大,当然是相信她不会下药还杜子衿,连忙开口道:“小姐,春眠定不会加害您的,您要相信春眠啊!”

    杜子衿当然是没有怀疑过春眠,缓和了脸色道:“你快起来,我当然信你不会害我,厨房里人多手杂,这种事本就防不胜防,去让奶娘把柳大夫请来,看看这药里到底多了什么?”

    在杜子衿的心里已经猜到是谁做的了,向来是寿宴一天天临近有人见她身体好转,也终于按耐不住了。

    杜子衿眸低闪过一抹冷芒,低声对春晓耳语,“去厨房悄悄的把药渣拿来,别让人看见了”

    春晓连忙扶起春眠,两人一同出了门,一个去了外院一个往后院走去。

    柳大夫是母亲从京城请来的府医,就住在不远的外院里,多年来一直都是他在照料杜子衿的身体。

    奶娘和柳大夫一起进的屋,杜子衿已穿好衣服坐在外间的客椅上,春晓拿来了药渣,春眠也又去了趟厨房拿来了煎药用剩下的水。

    柳大夫一一仔细检查,一时间,屋里的人除了杜子衿外都是一脸的严肃愤然,只有杜子衿神情淡然,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还想被人下药的不是她似得。

    柳大夫检查完药渣又喝了一口煎药剩下的水,微微皱眉,抬头问起:“这水是哪来的?”

    “是我从厨房的井里打来的,我们一直吃的都是那井里水。”春眠急忙回道。

    “这水里加了寒水石粉,这药性寒,虽说不致命,但以小姐的体质,在这冬季里服了这寒水石只怕又要大病一场。”柳大夫说。

    “是谁这么歹毒的心思,要这样害我家小姐!”元嬷嬷听了大夫的话心里气愤不已,又有些后怕,想到前段日子小姐病重时可怜的模样,谁知这才刚刚好一点就又被下毒,不禁觉得心疼的红了眼眶,心里把那下毒之人诅咒了几十遍。

    “难道谁把寒水石粉洒到了井里?不然这水里怎会有这东西?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放的?”春晓亦是气愤不已,像是把她手中的娟帕当做了下毒之人使劲的揉扯着。

    杜子衿若有所思的看着那碗几乎看不出任何不妥的清水,眼底闪过一丝冷光,有对春眠吩咐道:“春眠,再去打一碗井水来让柳大夫看看,想来应该是昨天夜里下的药,我昨天晚上喝的药里并察觉出有什么不妥。”

    春眠一路小跑很快又端了一碗井水来,经柳大夫确认里面也有寒水石。

    杜子衿想起自己前世的那场病生的那么久,恐怕就是因为被人下了寒水石的原因吧,只是那时的自己没有戒心,也就没有察觉到。

    也亏她杜明玉这么费心思的想要让她生病,去不了老夫人的寿宴,这要是让她看不见成效,指不定又要使出什么坏点子!

    杜子衿吩咐她们不要声张,让柳大夫拿了些与寒水石相克的药撒进水井里,让春眠每天依旧装作无事的用井里的水。

    “小姐,为何不把这事告诉老夫人?老夫人最是疼您,一定不会放过下毒之人的!”春晓忍了半天,见柳大夫一走,还是没忍住把心里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元嬷嬷和春眠也都疑惑的看向杜子衿,她们也是觉得这是告诉老夫人处理比较好,这一次忍了下去,下一次下在水井里的说不定就是砒霜了。

    杜子衿知她们心里所想,可她也有她自己的顾虑,便向她们解释道:“老夫人的寿宴马上就要到了,现在去向她说这件事,也是给她添堵罢了,反而会打草惊蛇,让下毒之人知道我们发现了她下毒,还不如将计就计,就对外称我又病倒了,也让她放松警惕,不再使让我们防不胜防的手段。”

    这件事就算是暂时平息了过去,静和苑依旧如往日一般的平静,只是春眠变得更加小心,这次的事情虽说小姐并没有责怪她,但到底是她这里出了问题,心里一直是自责的,甚至还开始跟着柳大夫学着辨别药材。

    ------题外话------

    新文首发,多谢支持!还望指点,求收藏!求花花!

    ☆、第九章 寿宴 上

    一晃十日便过去了,这几日柳大夫几乎每天都去静和苑给杜子衿问诊,春眠春晓也是每日端着各种汤药忙进忙出。

    马氏见状以为杜子衿又是病重了,也过来看望,进了屋便是一屋子nongnong的中药味,见杜子衿在床上睡得正熟,变也没有叫醒她,向元嬷嬷问了她身子如何,能不能参加寿宴?

    元嬷嬷一脸的愁苦,照着杜子衿交代她的话说给了马氏听,对于到底还能不能参加寿宴只说还要看杜子衿的身体能不能有好转。

    马氏一走,杜子衿便立刻坐起身来,一点也没有刚刚睡醒的样子,对着元嬷嬷俏皮的眨了眨眼睛,两人相视而笑。

    这边马氏刚出了静和苑,便遇到了同样前来探望的杜明玉,想到杜子衿还在睡着,马氏便拦下了杜明玉,和她说了些从元嬷嬷那里了解到的,还不忘嫌弃杜子衿房内一屋子浓重的中药味。

    杜明玉知道了杜子衿确实又病了,知道是自己让人下的寒水石起了作用,心里一阵轻松得意,面上却是一副为杜子衿担忧心疼的模样,柳眉轻蹙,低叹道:“这子衿meimei这个时候又病了,那老夫人的寿宴不是没法参加了吗?”

    马氏意味不明的襒了一眼杜明玉,没有接她的话,她知道杜明玉的这份担心其实没有几分真意,甚至是巴不得杜子衿一病不起,她也是在这深宅后院里摸爬滚打一步步走到今天,对于杜明玉的小心思她是能看得出几分的,只不过事不关己,她也懒得去管,平时只装作不知。

    杜明玉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也没在意马氏没有回她,欣喜得意的回了自己的院子,忙着准备寿宴那天要穿带的衣物首饰。

    寿宴头一天,母亲派来的管家带来了给杜子衿和老夫人的书信和寿礼,信上说父亲近日繁忙,弟弟杜子衡前日因贪玩生了场病不宜远行,回不来参加老夫人寿宴,让杜子衿代表父亲母亲把寿礼送给老夫人。

    杜子衿看完信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想到来年不久就会回京也算有了些安慰。

    寿宴这天,确实是个好日子,一连阴沉了半月的天,这日却是晴空万里,太阳暖融融的晒着,让人都觉得舒服精神不少。

    元嬷嬷一早便拿来了杜夫人从京城随寿礼一起送来给杜子衿的衣物首饰,衣料柔软暖和,却很是轻薄,做工精细别致。

    杜子衿一看便知是出自京城最有名的裳衣阁和翠宝轩的东西,前世的她也是最喜欢这两家店的东西,变让元嬷嬷帮她穿戴梳妆,又一边听着元嬷嬷对她讲些寿宴上的流程和规矩。

    杜子衿听着却有些出神,想到前世她因身子不好都没参加过宴会,对于这些礼仪也只是听奶娘说过却没怎么实践过,也是嫁给韩卓言后,在一场场表面热闹平和暗地里却彼此勾心斗角的宴会上,一次又一次的吃亏受气,才慢慢的熟悉精通,懂得了察言观色,懂得了虚与委蛇。

    杜子衿回神依旧耐心的听着,这场寿宴是她前世没有参加过的,也将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对前世有大的改变,也不知会发什么,不知杜明玉这一世还会不会拿出那幅寿礼?

    杜府在扬州城里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书香门第,历代出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官员,又是当朝首辅杜青林的祖籍,虽说老夫人这次过的不是大寿,但也有不少人前来贺寿巴结。

    寿宴设在杜府的主厅里,老夫人一身靛蓝色苏锦绣祥云白鹤短袄配藏青色琉锦百摺裙,头戴深红色绣金边正中嵌纯白和田玉抹额,面目慈祥,端坐在主位上,眼角一直挂着笑意的看着厅内正向她展示寿礼的杜明玉。

    杜明玉一身海棠色如意云锦圆领对襟长袄,拖地海棠花枝八福裙,正向老夫人展示她送的寿礼,一副双面绣的百寿图,针脚细致一出不差,两面的寿字字体相同,看得出用心别致,绣功了得。

    面色微红害羞的低着头道“孙女无才,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做寿礼,就只有绣了这幅百寿图送于老夫人,祝老夫人身体安康,万寿无疆!”

    杜明玉的这份孝心和谦逊,让在场前来祝寿的众人纷纷赞许,上前来围着杜明玉一人一句的夸她心灵手巧,端庄贤淑,以后谁娶了回家做媳妇都是一家人的福气。

    老夫人也高兴的一连说了几个好,让身边的李嬷嬷接过寿礼收了起来,看向昨天刚才京城赶回来的儿媳妇冯氏眼里也有了些许赞许。

    冯氏见女儿得到赞许,连带着老夫人都对自己有了好脸色,心里更是高兴得意,想着这么多年对女儿的悉心教导总算是没有白费,将来再有个好婆家,自己也是跟着沾光享福。

    杜明玉大方得体的退到母亲身边,在场的人也都纷纷送上寿礼,二夫人的白玉观音,三夫人的一对金镶玉如意连杜惠彤有绣了条抹额做寿礼,大厅里一时热闹起来。

    冯氏突然看似无意的问起三夫人马氏“今日怎不见大房子衿?老夫人过寿她怎么不来祝寿?”

    冯氏的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在场的人听见,瞬间让热闹的大厅安静了下来,她是知道自己女儿用的手段,甚至寒水石还是她告诉杜明玉的,为的就是让杜子衿绣不出那副双面绣,参加不了寿宴,好让杜明玉夺得头彩,在众人面前有个好名声说个好婆家。

    也让外人都知道杜家嫡出大房的嫡女是个连奶奶过寿都不出面的不孝女,病秧子。

    “子衿meimei好像是又病了,前几天三婶去看她都起不来呢,估计今天是不来了吧”杜明玉笑着接话,看似无意却是更是坐实了杜子衿不孝和病秧子的名头。

    “那丫头自小身子弱,现在又是寒冬更加难过,在一个月前就更说炫耀说给我准备了份大寿礼,等她身子好些就给我送来的。我让她安心养病不必勉强参加寿宴。”老夫人面色微沉,不悦的撇了一眼冯氏以作警告,言语里都是对杜子衿的疼惜维护。

    ------题外话------

    欢迎各位读者加入小熙读者群:516047379,欢迎各种吐槽指点,小熙也会有各种丰厚福利回报给大家,除夕红包狂欢夜,小熙等着大家的加入!

    ☆、第十章 寿宴中

    对于冯氏她是不喜欢的,花花肠子太多,又是庶出一房自然比不得她亲生的嫡出大房,几个孙女也只有杜子衿可以名正言顺的叫她奶奶,她也格外偏爱些。

    冯氏被老夫人警告这么说也不敢再说些什么,撇撇嘴拿起茶杯喝茶,反正她该说的也都已经说了,别人怎么想就不是老夫人一句话能左右的了,又想到女儿今天的表现有不自觉得意的笑了。

    这时,一个小厮走到了门口对门口的丫鬟说了几句,丫鬟又走进大厅对老夫人禀告“老夫人,管家派人来说闲王来了,正在前厅。”

    老夫人一听心底满是疑惑,京城的闲王怎会到这来?连忙起身往前厅走去。

    当今谁人不知闲王,先皇最小的嫡出皇子,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孝仁皇后三十八岁因生他难产去世,先皇五十岁老年得子自是恩宠有加,就连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也不如他得宠。

    然而这一宠却好像宠过了头,在宫里整日领着太监听戏逗曲玩蛐蛐,虽说天资聪慧却一点也没用在正道上,更是在十一岁那年因和太监们一起喝酒,不小心打翻了油灯,烧了自己的泰安殿,又一连烧了相邻的两座大殿,还差点把自己给烧死,先皇一怒之下把他赶出了皇宫。

    但还是在皇宫附近给他建了王府,下旨封他为辰王,谁知圣旨刚下,他却请旨要改为闲王,先皇自是不同意,在金銮殿上发了一通大火,气的差点就拿着一旁的夜明珠砸到他头上,最后是当时的王首辅劝住了皇上。

    退朝后父子两人在御书房谈了一个时辰,没人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什么,韩辰皓走后,先皇便改了圣旨,两人都是像什么事都没法什过一样,也在没人敢提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