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诚安郡王妃轶事在线阅读 - 第100节

第100节

    第115章 大事

    和梁大叔有关,梁大叔究竟怎么了?事关佳婉郡主,她一个孀居之人,能发生什么大事?这两件事都极让赵玉笙好奇,她立时一目十行地往下看,看完才知道梁大叔平安无事地回来了。这真是太好了,赵玉笙捂着胸口喜得直跳。

    梁大叔突然失踪这么久,如今突然回来,肯定得找个合情合理的借口向世人解释。然后刑部尚书宣称他之前是被刑部派出去查一件难度极大的秘密案子,如今他圆满完成任务回来了。鉴于他表现出色,刑部要大大嘉奖他。刑部尚书直接奏请朝廷破格提拔他做刑部正八品的照磨,皇上居然准奏了。

    梁大叔之前不过一个捕头而已,一下就做到了八品官,要知道和哥哥同科的某些进士也不过是八品官而已。看来梁大叔这次找到了皇上要找的人和物,彻底解决了皇上的后顾之忧,皇上才会那么大方。虽然不知道皇上要找的具体是什么人和东西,,但找到了,皇上大概会冲某些人动手了吧,可那些人会甘心束手就擒?

    果然后面元倓又说,康王父子勾结羽林卫统领并京卫指挥使司同知在上个月十二那一日的深夜带兵欲图逼宫篡位,但没有成功,事后康王府满门抄斩,同时被抄家灭族的还有好几户人家,其中包括工部尚书陶大人家。不过陶尚书那位名列京城四公子之一的儿子陶季信却不见踪影。

    京城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虽然元倓没有细说,但赵玉笙却可以想象当晚的京都形势有多惊心动魄,也不知道老太君和丁家祖母她们这些人有没有受到惊吓。

    羽林卫统领和京卫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参与了谋逆,那大哥哥和元倓肯定不能置身事外,兴许康王逼宫不成功,就有他们的功劳。往下看果然看到元倓说赵俊得到了嘉奖,做了羽林卫统领。

    至于元佳婉那件事,却是大大的好事。原来前兵部尚书姚老将军的嫡长孙姚继广求娶元佳婉,太后已然同意。正好京卫指挥使司同知一职空缺,皇上下旨调姚继广回京担任此职,顺便与元佳婉完婚。

    姚继广,武状元出身,这些年呆在西北军营,一直没有定下亲事,想不到他竟然会求娶元佳婉。元佳婉虽然贵为郡主,但毕竟顶了个寡妇的名头,姚继广求娶她,得承受多大的舆论压力啊。

    往下看才知道姚继广少年时候就钟情于元佳婉,原本想着等元佳婉及笄后就请媒人提亲。谁知元倓的老子,先诚安郡王听信继室的谗言,愣是将元佳婉嫁给那病秧子去冲喜。后来元佳婉的夫家获罪,守了寡的元佳婉方脱离夫家,跟着获封郡主,有了自己的郡主府。

    姚继广当时就打算求娶元佳婉,其爹娘却嫌弃她是个寡妇,死活不同意。姚继广一气之下去了西北,这几年一直和家里别着劲。眼看着姚继广年纪越拖越大,姚家长辈没法子,只好松了口。

    原来是这样,真是个长情的郎君。佳婉郡主真是苦尽甘来,“二嫁”还能嫁这么一个如意郎君,上天待她不薄啊。元倓说,因为jiejie和姚继广年纪都不小了,太后的意思是腊月间就让他们成亲,婚后二人就住在郡主府。

    婚期紧,杜氏要帮着小姑子准备嫁妆,还要指挥重新布置郡主府,即便有太后排遣的两个宫里的姑姑帮忙,她也累得脚不沾地,便时常念叨说要是赵玉笙这个能干的没过门弟媳在京里帮衬着,自己哪里会这么累。没法子,只好将徐蓉的娘韦氏拉来看顾着。

    元倓的话难免有些夸大,但赵玉笙看了还是有些内疚。平心而论,元佳婉待自己不错,她与姚继广有情人终成眷属,自己不在场道贺还是有些遗憾。

    “好了,说完了这两件大事,二哥再和你说一件事吧。赵玉琴这个恶毒的女人死在了去祖籍的路上。据说她性子霸道蛮横无理,导致伯府的船与邻船撞到了一起,双方先是理论,最后发展到对骂,她被对方的女眷言语上狠狠羞辱了一通,气得狠了。谁知道她竟然会因此想不开,晚上趁伯府的婆子不注意,一头扎进江水里淹死了。”

    赵玉琴死了?她竟然就这么死了!赵玉笙大为震惊,说老实话,赵玉琴屡次想害自己,赵玉笙曾经想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真的听说她死了,心里还是有些不忍。

    叹息着继续往下看,结果又看到一件大大出乎意料的事情,那就是胡三姑娘也出了意外。她在出嫁前的半个月,去妙音寺上香,谁知主仆几个竟然不小心跌落山崖,摔得肢体残破面目全非。赵玉琴和胡三姑娘两个京都鼎鼎大名才貌双全的姑娘接连意外丧命,以至于京中那些稍有才女之名的闺秀人人自危。

    元倓这封书信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赵玉笙被这接二连三的爆炸消息弄得许久没回过神来。呆愣半天之后,她才第捡起信笺仔细看开头几张之前没怎么看的内容,那都是些关于元倓自身的事情。

    元倓说自己如今的生活极有规律,早晚跟着秦师傅继续习武,白日里在军营里cao练,晚上看书。轮休的时候或者去丁家盘桓,或者进宫看姨妈或者去哥哥jiejie府上,偶尔也会去赵家看看各位长辈。军中个别同僚或者那些个家中没受康王谋逆事件影响的纨绔邀请他去寻欢作乐,都被他拒绝了。总之他说了那么多,就是让赵玉笙知道,如今的他很上进,很本分规矩,与过去相比大大变样。

    说完这些之后,元倓又说自己因为思念赵玉笙,吃不好睡不好,前次进宫,太后姨妈都说他变黑变瘦了。问赵玉笙可曾想过他,能不能提前回京。

    赵玉笙看完直摇头,心道这厮不愧是看了兵书,开始知道用哀兵政策了。可惜自己铁石心肠,才不会轻易心软呢。她自从来了怀沙之后,不像在伯府规矩大,又有苏氏这个保镖在身边,不用担心安危,每日里想出门就出门。到处闲逛,帮着哥哥查探民情,然后有的放矢地出谋划策,极有成就感。小日子过得这般轻松自在,鬼才想着回京去呢。

    赵玉笙猜得没错,常氏在书信里哭诉了赵玉琴的死亡,一如既往地将其怪罪到赵玉笙的头上。泣血哀求儿子当心,千万别叫赵玉笙给祸害了,再三要求儿子将赵玉笙送回京都。可怜赵彦得知妹子死去,心痛的只想嚎啕大哭。

    想着妻子怀有身孕最好别刺激她,且又怕告诉她这事,她会执意亲自看书信,赵彦只好强忍悲痛假装轻松地告诉妻子道:“果真叫笙姐儿料中了,母亲的书信还真得是些老生常谈,和祖母的话没什么差别,啰啰嗦嗦地委实没什么看头。”

    佩婉郡主笑了笑,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夫君这么说,幸好婆婆不在跟前,不然得多难受。然后看着赵彦将书信收起,倒也没说要自己亲自看看常氏都写了些什么话。

    赵彦在妻子这里蒙混过关后,立马跑去找赵玉笙,想告诉她赵玉琴死了的消息,结果赵玉笙却告诉了他更多的消息,赵彦目瞪口呆,狐疑道:“京中发生这样大的事情,爹爹的书信里怎么只字未提?”

    赵玉笙道:“爹爹知道元倓会告诉我,而我又会和你说,何必再写。”赵彦点头:“倒也是,爹爹在书信里不是说了这次捎来的东西大多是元倓置办的,大家的东西既然一道运送,书信里头要写什么,肯定是会相互通气的。前次书信说大嫂又生了儿子,如今大哥又升职了,大房这阵子是喜事不断啊。”

    赵玉笙点头:“是啊,也不知道咱们送回去的给小侄儿的东西家里收到了没有。”兄妹两个谈论了一下家里的事情,赵彦因为赵玉琴的死心情终究难受,很快就走了。

    转眼间就到了年关,这是赵玉笙他们来怀沙后的头一个年,加上佩婉郡主又有了身孕,赵家兄妹也好,林婆子也好都主张过得隆重一些。

    翻了年很快就到五月,眼看着佩婉郡主的肚子越来越大,赵玉笙想着女人生产本就是过鬼门关。怀沙小地方又没有高明的稳婆,心里隐隐然担忧,打算打发人去汀州将那里一个经验丰富的稳婆提早请来。

    赵玉笙有了这个想法,次日便带着苏氏去了江边码头,想托人捎信给汀州的旧友,问问稳婆的事情。她正张望着码头上的船,苏氏忽然捅了捅她的腰,低声道:“那边那两个女人神情鬼祟,似乎有些古怪。”

    赵玉笙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神情却猛然一僵,因为她发现苏氏所说神情鬼祟的两个女人,依稀好像是胡三姑娘身边的婆子和丫头。她当初在佳婉郡主府上与她们推搡过,印象很深刻。

    第116章 领兵

    元倓书信里说胡三姑娘与她的婆子丫头在妙音寺坠崖而亡,但是没具体说是哪些婆子丫头。依照常理似乎应该是她的贴身丫头婆子,可这两人却在这里,那死了的应该是别的人。只是这些人一般都是签了死契的,总不能伺候的主子一死,她们就离开胡家了吧。可不离开胡家,怎么她二人会来这里呢?

    赵玉笙大觉奇怪,有心追过去询问,这边要等的船又来了。急着捎信去汀州,她只好先去江边。等捎好了信再回来,却不见了那丫头婆子。左右也是不相干的人,她也没有再寻找,随即和苏氏回了家。

    但到底是京都官宦人家姑娘的事情,想着佩婉郡主应该对胡三姑娘的事情感兴趣,赵玉笙回到家之后便将这事说给她听。佩婉郡主对胡三姑娘的不幸感叹了一番,林婆子却疑心胡家的婆子丫头是做了逃奴。

    佩婉郡主皱眉道:“胡太傅家又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他家的奴仆应该没那么大的胆子敢私自逃走吧。”林婆子道:“话虽如此,可不是私自逃离主家,她两个妇道人家的为何会从京都跑到这么偏远的怀沙来,而且形容鬼祟。”

    佩婉郡主点头:“有道理,若果真如此,她们也太胆大包天了。回头叫夫君着人仔细搜寻一下,抓拿这二人。”依照大齐规矩,举报抓获逃奴,官府也罢私人也罢人人有责。

    赵玉笙心里很不以为然,她对胡家没好印象,才不愿哥哥花费力气替他家找回逃跑的下人,而且县衙的人手本就有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来哥哥也不见得喜欢管这闲事。果然她回头跟赵彦一说,赵彦也不是很热情。然而一年多之后,兄妹两人却对自己今日的敷衍态度后悔得肠子都青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重阳刚过几天,九月十二佛晓时分,佩婉郡主足足疼了一天一夜,终于产下一个男婴,母子平安。赵彦喜极而泣,次日便写信回京都报告这一喜讯。两个多月后,收到了伯府和福王府的回信以及满满几大车东西,当然书信更是少不了。虽然有林婆子指导一对新手爹娘,但两边的长辈还是觉得不放心,生恐小宝贝没得到最好的照料,书信中各种叮嘱不算,还特地派了两个经验丰富的嬷嬷来帮忙照看。

    赵玉笙也收到了好几封书信,除了元倓的,还有徐蓉汤秀雯的。因为元倓上次来信说到田老太太身子不适咳得厉害,赵玉笙很担心,便先打开了汤秋雯的书信。看到老太太身体已然痊愈,方松了一口气。汤秀雯已然有了五个月的身孕,能吃能睡能动,怀相很好,丁蔚和田老太太都很开心。赵玉笙看到这里也替他们高兴。

    看完汤秀雯的来信,赵玉笙又打开徐蓉的书信。方家,武威将军这一代,兄弟二人没姐妹。到了下一代,武威将军和夫人生了三个儿子,没闺女;方子敬的叔叔也是两个儿子一个闺女,所以方家人稀罕闺女。徐蓉头胎没生下儿子,韦氏有些失望,方家上下却很高兴。徐蓉来信抱怨,说自家闺女自己都没怎么捞到抱的机会,大多时候都被婆婆和祖母霸占着。

    元倓的书信赵玉笙最后打开,结果开头就看到一条喜讯。元倓说月前太医给佳婉郡主诊出了喜脉,可把姐夫姚继广给乐坏了。姐夫一高兴,就拉着他这个小舅子□□短刀地好一阵对打,打得腰酸腿软出了一声臭汗,姐夫回府有jiejie嘘寒问暖,自己形单影只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日子过得要多恓惶有多恓惶。

    若是过去他还可以去丁家寻丁蔚说说话。可如今丁蔚成了亲,汤秀雯有了身孕,丁蔚一下衙,眼珠子就围着妻子转,他哪好意思去碍人家的眼。至于方子敬,那厮一开口就是他家闺女如何可爱,实在是无趣。其他的纨绔嘛,他又早断了与人家的来往。

    去信郡王府,元修一张嘴就是方子敬做了爹,丁蔚也快了。赵彦只比他大两个月而已,人家也做了爹,唯独他未婚妻还远在京外,真够窝囊的。

    赵玉笙看完又好气又好笑,心道这厮还真是执着,一如既往地说服她早点返京,这次扮可怜更狠了,可惜她还是不为所动。

    她才不想早回去呢,撇开她心头的疙瘩没有完全消除这一点,单是这时代没有好的避孕措施,一成亲很快就会怀孕生子就叫她受不了。再怎么样她都得完全成年了,那样生产的安全系数还是要高些。虽说过去了两个多月,可郡主嫂子生产时候痛苦的惨叫还是叫她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