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诚安郡王妃轶事在线阅读 - 第33节

第33节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求收藏。另明晚不更,亲们别等。

    第37章 禁足

    老仆报了信又去了府衙,来萱瑞堂传话的是一个婆子,“失踪的是什么人,那死了的又是为着何事?”老太君眉头紧皱问那婆子。婆子道:“失踪的是京里一个富商家的千金,死了的却是京郊一对农家父子。”

    姑娘家失踪,死的是两个人,果真不是小事,大家心里都有些沉重,说话的兴致一下没了。崔老太君说自己乏了,让大家都回自己院子。

    原本以为常氏和赵玉琴应该会看完次日的龙船,在常家用完晚膳再回来,谁知午初时分她二人就回来了,母女两个来萱瑞堂见老太君的时候,神色不大对劲。

    老太君觉得奇怪,问常氏怎么不看完比赛这么早就回府了,常氏解释了一通,言语里满是无辜委屈。原来她母女想去跟广平侯府的女眷打招呼,就离开了常家的凉棚,然后赵清溪带着一帮人亲自巡视,看到了妻女。

    常氏母女打扮得光鲜亮丽,虽说被好些下人围在中间,但还是吸引了许多闲汉的目光,指指点点地议论不休。赵清溪气得脸色登时变了,对自己的老仆耳语两句,老仆不动声色地慢慢靠近常氏母女,说三老爷让她们即刻回府。

    老太君稍加推演猜测了一下当时的情形,脸登时沉了下来,气道:“常氏,为着今年老大父子不在家,老三又顾不上,担心人太多叫人冲撞了,我特地不让你们去看龙舟。

    谁知你娘家来人接你,我不好不同意,不想你竟敢自己带着琴姐儿离开凉棚,招摇过市。你这是生恐别人不知道你是锦阳府尹夫人吗?”

    “不是,婆婆您听我说,儿媳这不是听说广平侯府老太君今日也来看船了,他家的凉棚又隔得近,想着婆婆您和徐家老太君的交情,就想带着琴姐儿过去问候一下她老人家。谁知就碰到了夫君,然后……儿媳今日又算是回娘家的,这样我娘和兄长他们……”常氏又羞又怕,颤声辩解,然而对上老太君凛冽的眼神,她不由头皮发麻,后面的话再也说不下去了。

    去广平侯府的凉棚问候,这个婆娘平日里也没见她这么懂礼,怎么今日就这般热情了?崔老太君沉吟片刻,然后意味深长地瞪着低眉顺眼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赵玉琴一眼,嘴角泛着一丝冷笑,鄙夷道:“你没脑子吗?大家看龙舟那是什么场合,用得着你在那时候去问候?”

    常氏还待再辩解,老太君却一挥手,厌恶地道:“回你们自己院子去,往后这几个月,除非重大事情,不然你和琴姐儿就给我好生呆在府里哪儿也别去。”

    这就是禁足的意思了,常氏和赵玉琴很是惊诧,齐齐抬头看着老太君。老太君冷冷地道:“这只是我的意思,回头老三回府,看他怎么说。”

    这话让常氏母女两个齐齐变了脸色,脸上先是涨红继而灰白,一句话也不敢再多说,灰溜溜地退了下去。

    老太君显然气得不轻,屋里的丫头婆子大气也不敢喘,走路都轻手轻脚地。赵玉笙叹了口气,默默抄写着经文,心道常氏又被闺女给坑了。

    不用说,去徐家凉棚问候徐老太君铁定是赵玉琴这个胞姐怂恿常氏的。胞姐还真是走火入魔了了,就为着元倓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货色。

    不错,元倓那货只要去看龙船,十之八九会去徐家凉棚坐坐的。可是我的姐,你怎么就能确定你过去的时候能碰到那厮。即便碰到了,当着那么多人,你除了能看几眼那货,又能做什么呢?果然堕入情网的人,智商立马感人起来,亏得这位jiejie还顶着才女的名头。

    这下好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被祖母给明确禁了足,近期想再见到元倓那厮是不可能了。但愿祖母这样强硬的措施,能彻底浇熄胞姐心头那不该燃起的爱火。

    这事儿很快传到了大房婆媳耳中,滕氏劝婆婆过来劝一劝老太君,毕竟常氏儿女都这么大了,还被婆婆给禁足,说出去实在是有失颜面。

    常氏却摇头,因为这次不只是老太君动了怒,是小叔子先发的火,自己不好出面。况且常氏那个蠢婆娘,行事荒唐没脑子,教不好闺女,早该敲打了。自己正愁要拘着琴姐儿难找借口,这下好了,老太君直接下了禁令,往后再不用自己来费脑筋了。

    赵清溪三日之后才回府,老太君很关心那案子,问儿子进展如何。赵清溪皱眉摇头,说查不到什么,那姑娘没找着,杀害那对父子的凶手也没找到,如今这案子已由刑部接手。

    老太君见儿子神情沮丧,忙宽慰道:“既然案子已然移交了刑部,三郎你就放下吧,我看你这几日人都瘦了。”

    赵清溪叹息道:“身为父母官,治下出了这样残害人命的事情,儿子却不能将凶手捉拿归案给苦主一个交代,心里终归是不好受。罢了不说这事了,那日儿子让老赵头送常氏和琴姐儿回府,母亲已然知晓缘由了吧。”

    崔老太君点头,说了自己禁足那对母女的处罚决定。赵清溪点头说母亲处罚得对,常氏那样的蠢婆娘就是欠教训,不过琴姐儿那里是不是有些重了,毕竟她是被常氏这个当娘的给连累了。

    老太君哼了一声,扬声对在窗边抄写经书的赵玉笙道:“好孩子,抄了那么久,累了吧,回你自己院子歇着去。”

    老太太这是想和儿子说孙女暗恋元倓的事情,不想叫人听到开始清场了。赵玉笙暗自好笑,老老实实地放下笔,带着秋桂退了下去。走到廊下一回头,果然发现老太太的几个心腹丫头婆子也陆续走了出来。

    自家老子听到了长女疯狂迷恋诚安郡王元倓,究竟是个什么反应赵玉笙不得而知,她只知道从次日开始,常氏又病了,老太君彻底免了她的晨昏定省,让她在自己院子静养。

    然后就是赵玉琴这个孝顺的好女儿,为了替母亲消灾,发誓抄写一百遍《佛说盂兰盆经》,一百遍《摩诃磐若波罗蜜多心经》一百遍《金刚磐若波罗蜜经》,这不为了安心抄写经文,连院门都不出了。

    申氏觉得奇怪,总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然而她在老太君那里不敢多问,跑去苍松院常氏那里打听,也没打听到什么新的东西,只好悻悻而返。

    正月间就出门巡边的新昌伯父子终于回了京。虽说早先得了信,知道大儿子平安无事,但老太君心里还是不踏实,如今看到生龙活虎的儿子到了跟前,老太太才彻底放了心。

    独守空房快半年的大房婆媳,自然是容光焕发。赵清源此番为了替皇上秘密办差,差点丢了命,皇上少不得一番赏赐。其长子,新昌伯世子赵俊也升任羽林卫副统领。一时间新昌伯府上下喜气洋洋。

    长子长孙平安回府,崔老太君大觉安心,于是在五月二十六这一日,带着赵玉笙去了离京三十多里的庄子消暑度夏去了。相比起往年,今年那么大的伯府只去了她祖孙二人,人数未免有些太少。

    但老太君挑来挑去,能带且她又愿意带去的人除了赵玉笙还真的没别人了。大房婆媳好不容易盼到夫君回家,老太君自然是不忍心喊她们陪着自己去庄子,且崔氏这个当家人也不能离开伯府。

    三房常氏和赵玉琴还在禁足,老太君不能自己食言。二房母女三人倒是可以带去,但她不喜欢庶子一家,又怎么会带这些人去膈应自己,当然人家申氏也不见得愿意带着两个闺女跟着她去。

    结果最后就只有她祖孙二人了,幸好赵家的庄子和徐家的庄子紧挨着,徐家老太君又已然带着儿媳孙女去了庄子,她祖孙二人倒不用担心没人说话。

    不愧是多年的老交情,赵家祖孙才到庄子的次日一大早,徐家老太君就带着徐蓉母女来赵家庄子窜门来了。大人们说话,徐蓉却拉着赵玉笙的手,兴冲冲地道:“笙姐儿,你是头一回来庄子,走,我带你去溪边走走去。”

    赵玉笙征询地看着自家祖母,崔老太君挥手道:“好孩子,跟着你蓉jiejie去吧,让庄头家的大丫头跟着。秋桂,给你们姑娘撑好了伞,别叫她晒着了。”

    徐蓉的母亲韦氏看着闺女大步往外走,拉得赵玉笙踉踉跄跄地,不禁大皱眉头,无奈地对两家老太君道:“看看我们家这猴儿,这都是许人家明年就要做人家媳妇的人了,行事还这般莽撞,幸好没有外人在场,不然还真是丢脸!”

    徐家老太君呵呵地笑,倒不是很在意,崔老太君则不以为然地说徐蓉是个品性纯良的好孩子,不过性子急躁一点罢了,算不得鲁莽。

    两个姑娘却不管长辈们如何议论自己,叽叽喳喳地直接奔往溪边竹林,身后跟着丫头婆子一大窜人。两人很快到了溪边,寻了个阴凉处坐下。赵玉笙指着身周田野问庄头家的大闺女,哪儿是自家的田,哪儿是别家的。

    庄头闺女说这边往上的田是赵家的,对面还有下游的是诚安郡王家的。赵玉笙看着对面宽阔的田野,心道难怪那厮财大气粗地,自家这么一大家子,田地面积还没他一个人的多,更别说他还有别的庄子。

    徐蓉让跟着的人都退开,自己和赵玉笙咬起了耳朵:“笙姐儿,你还记得上次我和你说的元倓那结义兄长的事吗?”赵玉笙一听这话,眼神一下亮了,忙道:“记得记得,怎么不记得。”

    徐蓉笑道:“再过十来日那人大概就要到京里来了,听说信郡王打算将他安排在五城兵马司任职。”